张红印
经历:
199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,获学士学位;
2001年毕业于郑州粮食学院(现河南工业大学),获硕士学位,
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,获博士学位,
在读博士期间,连续两次获得浙江大学"光华奖学金"。
1995年-1999年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;
2004年7月到betway体育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,
2005年9月进入betway体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,
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,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合作研究。
2006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,2011年8月破格晋升教授。
2007年12月,被聘为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
2009年12月被聘为生物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
2011年12月被聘为食品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。
2011年12月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。
研究方向:
研究方向食品生物化学、食品微生物。
主要贡献:
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篇,其中SCI 收录25篇、EI收录5篇(含SCI、EI同时收录2篇),在这25篇SCI收录论文中,有13篇发表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TOP期刊(影响因子在前20%的期刊),其中有7篇发表在影响因子在本领域前十位的期刊。影响因子在3以上的有7篇,2.0-3.0之间的有12篇,1.0-2.0之间2篇,1.0以下4篇。应邀分别在国际期刊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》及《Stewart Postharvest Review》发表综述论文。发表的25篇SCI 收录论文已被国际期刊引用靳300次,其中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引用230次,大部分被美国、新西兰、以色列、南非、印度、泰国等国的学者引用。
学术成果:
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会员,中国微生物学会永久会员,江苏省微生物学会食品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。国际学术期刊(SCI收录) Crop Protection,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, BMC Microbiology, Food and Function审稿人。
科研成果:
1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on fresh fruit and ready to eat vegetables as biocontrol agents of bacterial pathogens,HAL Training Programs(澳大利亚),第二主持;
2新型果实生物保鲜剂的筛选及产业化开发,"863计划"子项目;
3诱导拮抗酵母生防效力激发子筛选及差异蛋白分离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;
4低温等离子体与拮抗酵母结合对水果采后病害的防治,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;
5拮抗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机理,betway体育"拔尖人才工程"研究项目;
6工科专业生物类课程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研究,betway体育教改项目;
7 一种用于防治草莓采后病害的方法,国家发明专利(公开)。
获奖记录:
2004年被评为"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"和"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",
博士论文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博士论文,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,并被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推荐参加2006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。
12006年12月,被评为江苏省"青蓝工程"优秀骨干教师,
2007年12月,被评为betway体育"拔尖人才工程"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,
2011年11月,被评为江苏省"333"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,
罗伦隐球酵母对水果采后病害防治及机理研究,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奖;
南瓜系列营养食品的加工,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,排名1/8;
拮抗酵母防治水果病害及防治机制研究,镇江市科技进步奖,排名1/5

